
“2024 年,平台入局,新增放缓,获客成本越来越高,拼价格拼产品拼服务的内卷竞争现状下,集运公司如何破局?”
这是易境通集运圆桌会议上,作为主持人给参会嘉宾提的一个话题。梳理下大家观点,结合自己对行业的观察,发出来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看底层:集运行业的驱动因素
1、两个集运基因:
集运既有物流基因,又兼具C端运营服务基因。
物流的目标是货,是货物的流通,是高效流转和安全送达,是成本和效率的极致运营;
C端运营的目标是人,是用户的触达转化留存复购裂变,是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。
所以这个行业,跨境物流公司会进入,有流量用户运营能力的,或者本地化能力的团队也会切入。
2、两个生命力基点:
华人留学生和商人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国家,以及中国供应链和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。让集运既具备乡土消费的情感属性,又具备理性消费的性价比原则,还附带了商业流通的赚钱属性。
3、行业发展与成熟:
伴随着中国生产制造业的成熟,以及对全球影响力的扩大而放大。
从早期的港澳台和东南亚,到主流欧美市场,以及现在新兴的中亚中东非洲等市场。
集运是随着基建跨境物流体系的完善,海关政策逐步开放,同时当地的消费力和内需扩大而逐步开始起量。
每一个逐步开放的市场主体,都会伴随着集运或者是中国商品出海的输入,以满足本地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消费需求。
市场充分内卷下的价格战服务战产品战是行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。从港澳台到欧美到非洲,每一个市场的成熟都要经历时间和各个市场角色的充分竞争。
4、未来与挑战:
在可见的未来,从产业链的成熟度上来看,中国的产品在全球依然会具有强竞争力。从中国人去往全球生活和经商的规模上看,集运行业的生命力依然会持续生长和发展。
全球化的逆向是区域经济保护,每个主体都面临保护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。在面对国内商品输入,自身产业链中如何发展,如何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发展诉求。
这些延生出的表现就是双边关系的合作与摩擦,海关政策的稳定性和开放性,跨境物流基建的成长,而体现到集运行业上的,就是绿色合规化和健康可持续性。
二、明现状:卷价格卷服务卷产品
从快速成长到新增放缓,逐步由新增用户竞争转入存量市场的竞争,竞争从各自安好变成从别人碗里面抢。
行业最直接的反应是,各个平台的获客成本增高。不管是内容获客还是广告获客,用户线索的成本会越来越高,获客成本变高且转化率降低。
接着便是价格战,通过降价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提高转化率,维持公司的现金流。价格战会降低整个行业利润空间,逐步淘汰没有服务力和产品力,且运营成本高的中小玩家。
市场高速增长会让大量新玩家入场,当增速放缓蛋糕不够分,则开始内卷,内卷首先波及同质化行业,形式表现必然是价格战。先卷价格,再卷服务,然后卷产品邮路。
2024 年主流成熟集运市场,就处于这种动态竞争状态下。
各个玩家在内卷竞争中,逐步找到自己的市场产品用户定位和生存空间。市场也会分化出头部玩家,中小玩家,夫妻档。
优质用户被头部截取,鸡肋产品线维持着小玩家活路,差异化产品玩家维持着小众份额,市场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。
直至下一个影响市场产生变化的核心因素出现。
三、去思考:用户的选择权
一个不成熟的C端市场,会因为资源垄断性和关系封闭性,存在非充分市场竞争,导致供给端竞争不充分,用户没有太多选择权,也难以让市场逐步优胜劣汰,比如一些非洲地区的物流市场。
一个成熟的C端市场,用户的选择权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生存。主流集运市场的竞争本质就是,通过哪些方式方法,让拥有充分选择权的用户选择我们。
1、选择与逃离:需求-产品-体验-付出-回报
用户需求:集运用户想从国内运输产品到海外所在地
我们产品:提供用户咨询,集运仓服务,物流运输的产品
用户体验:用户在使用我们集运服务,过程中产生的体验感。
用户付出:用户为了满足海外用国内产品,付出了哪些成本?
我们回报:我们满足用户需求后,获得了哪些回报?
当我们在聊价格服务产品战的时候,应该清楚的是,这些方式影响的是用户哪个环节的选择权问题,是影响了新用户的首单种草决策,还是影响了老用户在物流运输环节中的时效-价格-稳定性-可运输性-体验感中的哪个节点的感知度,以及这个节点在用户感知决策链条中的影响权重。
竞争对手用了什么核心策略,击中了用户场景中的哪个痛点,导致用户的选择权偏移,转向了竞争对手。
2、思考快与慢:理性与感性
在行业里面,看到一些产品定价高,用户忠诚度高,口碑不错的品牌,但连前端用户系统都没有,所有服务体系靠客服的 1v1 跟进。
也看到不少夫妻老婆店,跟着海外用户时差同步服务,靠纯粹个性化和几个小 B 用户能够生存的案例。
当然也有靠价格战和大规模宣传种草等运营策略,快速起量占领市场的品牌。
用户的选择权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体,可以是纯粹理性的价格付出衡量,也可以是价值观认同为核心的感性派,纯度不一样,配方也不一样。
究竟是在哪个核心定位策略上,做到了打动用户的理性和感性的选择,让用户最终选择你?
四、做应对:创业者的决策方向
每个创业者站在不同角度,对于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格局,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应对。
1、新市场和新起点:打硬仗 捏软柿子
从中国到全球,拥有足够多国家多样性和差异化,每个国家区域的市场成熟度不一样,导致行业内也很难有品牌或者平台能够一统天下。
但同样,也代表头部的集运品牌和新兴的集运团队,都有机会去切入新的集运市场和国家,选择新兴赛道,避开主流竞争对手。
在核心主流的集运市场,打硬仗。在新兴的集运市场,捏软柿子。
2、专注和专业:扎马步 练基本功
佳邮孔总和我们分享了专注于加拿大,持续提升每个环节的成本和效率,加大 IP 技术投入,以及加拿大本土的物流基础体系的搭建。
练基本功,修定力,一步一个脚印,稳步推进。让自己能够结硬寨,打呆仗,来面对来自平台下场的危机。
同时,步步为营,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,构建物流领域的竞争壁垒和护城河。
3、开放和创新:与其更好 不如不同
Superbuy 邹总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开放自己的能力,赋能给更多能力互补的合作伙伴,一起开拓全球更多市场的规划。
在用户的选择权中,创新型体验带来的用户感知,会比一个更加好一点的替代品,更能够影响用户的选择权重。极致的快,比如搬家等更加细分场景的品牌定位等。
4、修己身 练团队:起心动念发愿
事是人做出来的,要做更大的事业和更好的突破,需要创始人躬身入局,以及在组织架构和活力上有更多的探索。
君丰唐总和我们分享了 24 年组织变革方面的想法,以及亲自前往更多国家,深耕本土化和开拓更多新兴市场的策略。
起心动念发愿,源自创始人的自我探求。
从生存-生意-事业-生活,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,如何定位自己的事业高度,是持续前行探索,还是寻求安全港口?
找到人生自洽的方式,是一个创始人的向内求,也是一个公司最终走多远的基因。